医学辞典
锥虫属:
动基体目(Kinetoplastida)锥虫
亚目(Trypanosomatina)中的
原生动物,包括
寄生于无
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含人类)的血
鞭毛虫,其中有些是
致病性的。锥虫的生活史包括无
鞭毛、前鞭毛、表鞭毛、锥虫样鞭毛等期;前三期见于
虫媒(一般是吸血性无脊椎动物)体内,最后一期则在脊椎动物(终
宿主)体内。有些分类体系是按其在传染媒介
消化道中的发育部位分类的,即分为涎液传播组(salivaria)和粪便传播组(stercoraria),前者包括达氏锥虫(Duttonella)、Nannomonas和锥虫(Trypanozoon)等
亚属;后者包括巨锥虫(Megatrypanum)、匐锥虫(Herpetosoma)和南美锥虫(Schizotrypanum)等亚属。另一种分类法是按锥虫在
生物学上的近似情况,分别归入以下四类:(1)路氏锥虫类(lewisi group),包括路氏锥虫、达氏锥虫、提氏锥虫、
克氏锥虫、纳氏锥虫、
蜱蝇锥虫、让氏锥虫等;(2)活动锥虫类(vivax group),包括活动锥虫和类活动锥虫;③刚果锥虫类,包括刚果锥虫、(brucei group)马锥虫、猿猴锥虫;(4)布氏(congoleuse group)锥虫类,包括布氏锥虫、冈比亚锥虫、罗德西亚锥虫、伊氏锥虫、马锥虫、
表皮锥虫
Trypanosoma brucei
布氏锥虫:属涎传组锥虫,在非洲分布甚广,作为贮存宿主的野生动物,受染后病情较轻,但经采采蝇(tsetse flies)叮咬传及家畜特别是牛后,则可造成严重往往是致死性疾患(参见nagana)。有些分类体系认为布氏锥虫包括3个在形态学上无从区分的亚种或亚类,它们是:布氏布氏锥虫(动物锥虫病的病原),冈比亚布氏锥虫(冈比亚锥虫病的病原),罗德西亚布氏锥虫(罗德西亚锥虫病的病原)。有些学者则认为冈比亚锥虫和罗德西亚锥虫在生物学和流行病学表现方面都不同于布氏锥虫,应予单列
Trypanosoma congolense
刚果锥虫:中非地区由采采蝇传播的涎传锥虫,是家畜非洲锥虫病的病原体,牛中病情尤为凶险。同Trypanosomananum
Trypanosoma cruzi
克氏锥虫:北美、中美、南美各地常见的粪传锥虫,很多野生动物和家畜皆可受染,犰狳、猫、犬、蝙蝠、啮齿动物及其他哺乳动物皆可作为贮存宿主,通通常由锥蝽、红猎蝽等属昆虫传播的。人类Chagas病即由其所致
Trypanosoma dimorphon
二形锥虫:中非地区分布甚广的采采蝇传播的涎传锥虫,过去认为与刚果锥虫是同一物,现知是单独一种。马、猪、山羊、绵羊、牛、犬中皆有发现,特别是对后三种家畜的致病性,比刚果锥虫尤烈
Trypanosoma equinum
马锥虫:涎传类锥虫,主要由虻类机械性传播,为中美和南美马锥虫病的病原体。马锥虫与伊氏锥虫完全相同,只是前者无动基体
Trypanosoma equiperdum
马媾疫锥虫,马类性病锥虫:涎传类锥虫,结构虽与伊氏锥虫无异,但它是非洲、亚洲、欧洲某些地区以及北美和南美马类性病(dourine)的病原体。同Trypanosomarougeti
Trypanosoma evansi
伊氏锥虫:涎传类锥虫,远东和中东以及北非的非采采蝇栖息区,一般是由虻类机械传播的,中美和南美某些地区,吸血蝙蝠(vampire bat)亦为媒介。伊氏锥虫引起的苏拉病(surra,一种恶性贫血病),在家畜如骆驼、马、牛、象、犬中是一种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疾病。同T.hippicum
Trypanosoma gambiense
冈比亚锥虫:多形性涎传类锥虫,是西非和中非慢性即冈比亚型锥虫病的病原体,通过受染采采蝇(主要是几种舌蝇)的叮咬而传播。人类是唯一的重要贮存宿主。参见Trypanosomabrucei
Trypanosoma hippicum
马锥虫:同Trypanosomaevansi
Trypanosoma hominis
人体锥虫:同Trypanosomagambiense
Trypanosoma lewisi
路氏锥虫:粪传类锥虫,世界各地鼠类血液中皆常有之,对成鼠一般虽不致病,但对乳鼠则可致死。由一种鼠蚤(具带鼠蚤,Nosophyllus fasciatus)传播。路氏锥虫主要用于实验研究
Trypanosoma melophagium
蜱蝇锥虫:羊中常见的一种无致病性粪传类锥虫,传播媒介为羊蜱蝇
Trypanosoma nanum
短小锥虫:同Trypanosomacongolense
Trypanosoma neotomae
林鼠锥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林鼠中发现的一种锥虫,可能就是克氏锥虫
Trypanosoma rangeli
让氏锥虫:粪传类锥虫,无致病性,感染人类和各种动物,特别是猫和狗,主要流传于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巴拿马,一般皆由红猎蝽传播
Trypanosoma rhodesiense
罗德西亚锥虫:东非地区引起急性即罗德西亚型锥虫病的一种涎传类锥虫,由受染采采蝇(主要为舌蝇类)的叮咬而传播。虽然很多动物都能受染,但野生动物中只有羚羊(特别是南非羚羊和猬羚)是重要的贮存宿主,家畜中只有牛已证实是贮存宿主。人类只是偶然受染。参见T.brucei
Trypanosoma rotatorium
旋转锥虫:为本属的代表种,发现于几种蛙血中
Trypanosoma rougeti
马媾疫锥虫,马类性病锥虫:同Trypanosomaequiperdum
Trypanosoma simiae
猿猴锥虫:主要在东非和刚果东部发现的一种涎传锥虫,最先是在猴中发现和报道的,但其天然贮存宿主则是疣猪,一般由采采蝇(舌蝇)传播,有时亦可由吸血蚤类。对骆驼和绵羊有高度致病性,病畜数日后即可死亡;对山羊和一些绵羊亦有轻微致病作用,对牛、马、狗则显然无致病性
Trypanosoma theileri
提氏锥虫:世界各地牛血中皆有发现的一大类粪传锥虫,由虻类传播,一般无致病性,但在应激情况下,亦可致病甚或致死
Trypanosoma theodori
山羊锥虫:非致病性、粪传类锥虫,与蜱蝇锥虫(Trypanosomamelophagium)相似,也可能就是一种,在山羊中流传,中间宿主是虱蝇
Trypanosoma triatomae
锥蝽锥虫:同Trypanosomacruzi
Trypanosoma ugandense
乌干达锥虫:同Trypanosomagambiense
Trypanosoma uniforme
类活动锥虫:采采蝇传播的一种涎传锥虫,与活动锥早(Trypanosomavivax)相似,但比后者为小,为扎伊尔牛、山羊、绵羊和羚羊锥虫病的病原体
Trypanosoma vivax
活动锥虫:一种由采采蝇传播的涎传类锥虫,非洲、中美和南美、西印度群岛、毛里求斯等地很多动物都有发现,如绵羊、山羊、骆驼、马、羚羊、长颈鹿等,引起锥虫病,病情轻重则视受累动物种类而异,如在某些地区的某些种类的牛中,可致死亡